這些鴨不用保持社交距離,吃飯不用像犯人一樣隔著壓克力板,想在哪吃就在哪吃,吃的嘎嘎作響,口沫橫飛也不會有人側目。
認識苑裡的稻鴨庒已十多年,紮紮實實的在做稻鴨共生的栽種,慣型農法一公頃可有12000斤左右的收成,而這樣的栽種大概只有7000斤,農業也是講求極大化的生產。鴨可以吃福壽螺,撥動腳掌時增加田水含氧量,田水變濁可讓透光率變低減少雜草增生,水面上的滿江紅讓太陽熱減低,減少稻熱病發生的機會,不用農藥的結果,生態保持平衡,當然這必須要放棄最大產量的迷思,一個改變就能造成生產與消費習慣的改變,而且可能是變得更好。